一些微短剧“爽”点多让不少打工人欲罢不能
来源:法治日报
“解锁一集没多少钱,可一集又一集,细算下来,每个月都要为此花500元左右。而我每月的工资才4000多元。”刘明说。
微短剧,即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影视作品。
有调查机构数据显示,70%的网络短剧用户群体是中低收入群体。
刘明便是其中之一,工资扣除房租还剩下不到2000元,却拿出将近四分之一“余粮”充值。
“剧情俗套但看着确实很爽,一会儿狠狠打脸恶毒继母,一会儿又被亿万富豪各种宠,让人越看越精神。”郑琳说,她通常一集一集解锁,刚开始觉得也不贵,可一个不留神就花多了。
沉迷其中的还有在北京送外卖的吕晨(化名)。记者见到他时是晚上10点,与许多骑手一样,他当时正半躺在自己的“工位”——电动车上,靠着外卖箱等待手机提示音响起。与此同时,他盯着面前的手机看微短剧。
少则一二十元,一般六七十元,多的超百元。刘明举例说,一部100集的微短剧,每集时长一两分钟,前10集至15集免费,之后的剧集按照每集0.8元至1元的价格收费,则需要68元左右。
价格不菲,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追逐付费?用多位受访者的话来说就是“真的很上头”。
据了解,微短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长视频流媒体平台定制的短剧,它的特征是单集时长不超过15分钟,且集数比较少,购买会员就能完整观看,收益归平台,制作方只能拿制作费。
另一种是近两年兴起的小程序短剧,诞生于短视频平台,收益来源为用户充值解锁集数,由小程序、制作方、推广方瓜分。其单集时长往往只有一两分钟,而集数可以达到100集以上。
刘明说,免费播放结束后,小程序自动跳转到付费页面,“刚看到要紧关头,忍不住要充值”。
吕晨说自己太能理解冲动付费的人了,因为一些微短剧“太鸡贼”,一集1分钟左右,总是结束于打脸、车祸、绑架等激起人多巴胺的精彩之处。免费结束要付费时,往往就是主角受伤、反杀、逆袭等命运反转的节点。
在微短剧所带来的短而爽的视觉冲击和情绪快感下,许多观众纷纷付费解锁。然而,不仅支出费用不低,付费开通后看不了、自动续费不提醒、小程序消失维权无门等问题也成为大家的吐槽点。
郑琳说,她前不久遇到了充值虚假宣传,当时正看一部爽剧,演到关键时刻提示充值,页面显示69.9元可以看全集,结果充值后看到80多集又要收费,太坑了。
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看到,关于微短剧的投诉超过了700条,包括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退费难等。
有消费者说:“广告写了9.9元解锁本剧全集,结果我充完看了一半又要我充值,客服回复说充值是按集付费的。”还有消费者投诉称:“49元买了30天会员看微短剧,过了两天就说我会员过期了。”
然而付款后,胡妍妍发现,正剧的微短剧剧集从充值前的“该剧已更新至99集”变成了“已更新至第10集”,剩下集数有待更新。胡妍妍感觉被骗,想联系客服反映情况,但至今没有联系上。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微短剧的评论区,有不少诸如“剧情太精彩了,紧张又刺激”的评论,点开其中链接实则是一些微短剧的推广内容。
在某社交平台,记者以“短剧推广”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看到不少关于“一天收益一千多”“短剧推广太香了”之类的帖子。记者随机选择一个帖子跟帖评论“求带”后,半小时内就收到了6条私信。
下载成功后,对方告诉记者,由于记者的短视频账号未达1000粉丝数,所以前期需要先涨粉,并将记者拉进了“短剧暴富团队基础8群”,群里有480人。
在广西南宁做小买卖的王智(化名)为了增加收入曾做过3个月的微短剧推广,他告诉记者,这类群里,所谓免费带徒弟、开课等都是噱头,赚钱的方法其实就是“拉人头”,拉新人下载软件得奖励。
“交钱的都不要干,纯骗你当韭菜。”王智以“过来人”身份再三提醒记者,他自己就为了学习所谓微短剧推广技术,被骗走了培训费。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一些微短剧依靠色情低俗、暴力血腥等内容博人眼球,会破坏平台良好生态,扰乱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因此,加强监管是大势所趋。
2022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开展专项整治。
时隔一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针对网络微短剧治理的七大举措,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机构日常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