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开展“生命鸟巢”项目—— 爱鸟护线 守护家园(人与自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四川若尔盖草原,一只猛禽飞离“生命鸟巢”觅食。廖 斌摄
图②:青海三江源地区,国网青海电力工作人员在登塔安装鸟巢。王国栋摄
图③:四川若尔盖草原,两只鸟在输电线路上的人工鸟巢边休息。安 伟摄
图④: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电力工人在输电铁塔上安装人工鸟巢。杨 阳摄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为鸟类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我国现有鸟类1500余种,是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在高原草原地区,猎隼等珍稀猛禽喜欢择高而居,但这些地区通常缺乏高大树木,又高又稳的输电杆塔便成为筑巢首选。然而,鸟儿衔来的铁丝、木棍等筑巢材料,却容易引发线路跳闸。
如何在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保障鸟类安全繁衍生息?2016年起,国家电网开展“生命鸟巢”项目,在输电线路周围安装适合不同种类猛禽的人工鸟巢,促进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
四川若尔盖草原,天空碧蓝如洗。110千伏若真线杆塔上,猎隼绕杆塔盘旋,稳稳停在了巢穴边缘,几只毛茸茸的猎隼宝宝探出脑袋、嗷嗷待哺。当地电网工作人员用金沙藤编织而成的人工鸟巢,成为猎隼的温馨小家。
鸟类活动为何会给电网安全带来影响?专家表示,筑巢用的木棍、铁丝、草秆等可能导致电线短路;鸟粪也是引发鸟线矛盾的常见原因,约占输电线路涉鸟故障的八成左右。
过去,电网工作人员会在杆塔上设置防鸟驱鸟装置,比如旋转式风车、反光镜等,避免鸟类停留。但随着时间推移,设备老化、掉落,难以提供长期防护。有时,鸟类适应设备后便不再害怕,效果并不好。
“堵不如疏,输电杆塔并非所有区域都危险,不如主动将鸟巢搭建在非防护区,为鸟类提供栖息空间。”刘勇介绍。
穿戴好安全帽和安全绳索,背上工具包,国网玉树供电公司员工江永巴丁和尕松亚培,向15米高的输电杆塔攀登。到达杆塔合适位置后,他们将绳索缓缓抛投至地面。
截至2023年底,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92万公里。输电线路距离长、杆塔位置分散,尤其是高原草原地区,不少分布在交通不便位置。如何提升安装“生命鸟巢”的效率和精准度?
一方面,鸟巢会安装在水域、食物相对充足地区的杆塔上,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另一方面,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结合相关数据,我们发现若真线39号杆塔近3年均有鸟类筑巢且发生过2次涉鸟故障跳闸,周围鼠兔活动也特别频繁,满足鸟巢选址要求,因此今年便将这里定为安装点位。”刘勇举例。
“大家再检查一下工具有没有带全,今天要巡视的是10千伏若阿线。”像往常一样,国网阿坝供电公司90后员工抗州甲准备和同事前往若尔盖黑颈鹤栖息区巡护。
抗州甲是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今天要去的是一条长达210公里的巡视路线,来回需一天时间。“这里有黑颈鹤、大天鹅,雁也比较多。”路上,抗州甲不时下车,用望远镜观察鸟儿,准确说出每种鸟儿的种类和习性。
起初,观察这些鸟儿只是抗州甲工作之余的爱好。2021年,他主动请缨,参与“生命鸟巢”项目。为了更好掌握鸟类习性,他买来大量图谱,对比观鸟时拍到的照片和视频,遇到不懂的则向专家请教。
“一年之中草原上有一多半时间都在下雪,但再大的雪也要坚持巡护,观察有没有鸟巢被大风刮下来,有没有鸟儿受伤。”抗州甲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鸟儿入住鸟巢时间、产卵孵化日期、幼鸟成长情况等信息。
在国网甘肃电力张掖供电公司,54岁的输电运检中心巡线工沈阳是一位资深爱鸟人:“我读初中时救助过两只鸽子,从那以后就喜欢上了鸟。巡线时遇到最多的是红隼、斑鸠,偶尔也能碰上金雕、游隼等猛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