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评说】昨日“四九事变”,使人想起“七七事变”
昨日“四九事变”,使人想起“七七事变”
李 锦
历史记着“四九事变”
2025年4月9日,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铬记的日子。
2025年4月9日中午12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4%复合关税正式生效。这一数字背后,是贸易战烈度的空前升级。
4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对美施加的关税反击,宣布加到84%.
关税之争是有限度的。只要关税加到60%-70%,跟加到300%并没实质区别,没法做生意,就是脱钩了。
这一天,世界经济战争打响了!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全面反击战!
五天前,率先扣动扳机的川普再次加码,向中国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撤回34%的反制关税,否则将会对中国再次征收50%的关税,很明显,这就是要逼着中国做出让步。特朗普的这一决定无疑是核弹级别的!
就在4月9日晚上7点,惊雷消息传来,中国重磅宣布,将对美国所有产品加征84%的关税,把这50%给打回去了!
这样一来,美国几大长期依赖中国市场的比如波音、苹果、英伟达以及美国的农业几乎要全军覆没!民生物资生产不出来,会加快执政团队的分化。共和党内有不和谐的声音,民主党也会出来反对。奥巴马已经在向青年学生喊话,让他们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反对特朗普了。本来出口100块钱的东西突然被加成了200块钱,美国自己不生产中低端的东西,这些东西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美国马上就会面临通胀。
当然,这也让中国出口美国面临巨大困难,中美贸易会大幅降低,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可能会被退市,中国企业中的所有美资可能会被强制退出,美国可能会强迫所有国家在中美之间“2选1”,美国可能冻结中国的美元资产,包括购买的美国国债,美国可能在中国周边挑起代理人冲突,美国可能封锁中国的国际贸易和能源、原材料等海上通道。一切都可能发生。这对于美国和中国的两个经济体来说,都是一场惊涛骇浪!不用飞机大炮与炸药,一场经济战争便这样开始了。
这一次中国寸步不让,也在表明中国对特朗普的耐心已经用尽了!在上一次寸步不让打出34%的反击战之后,这一次,中国以牙还牙打出更狠的反击战,这是让特朗普感到疼的揪心的反击战。
历史上也有一个值得一说的4月9日。1939年4月9日,汪精卫发表《告国人书》,称抗战“再复延长,必将沦为饿殍,转乎沟壑”,“战则两伤,和则共存”,“决不恤膺反共之名,而谋中日和平之实现”。那是一个令民族耻辱的日子。
两相对比,今日的4月9日,是大长民族志气的日子。
想起88年前的””七七事变”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
88年前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
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不同形式的救亡运动。在中国全面抗战的影响下,世界格局呈现出向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个阵营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近代史上,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无疑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两个重要节点。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 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随后侵占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6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
可以比较的是,特朗普2017年加关税的8年后,抗美经济战争也全面爆发了。
2017年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无论美国怎么打、怎么压,我们始终保持发展和进步,展现了“越压越强”的韧性,这成为我们应对外部冲击的最大底气。然而,这8年,我们是更强大了。
一个是6年,一个是8年。历史何其相似。
不同的是,88年前,我们是节节败退,这次是奋起抗战,正面撕杀。
“四九事变”的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起点。而“四九事变”的主要意义:
1.中国经济全面抗战的开端。“四九事变”标志着中国抗美经济战争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国抗战。88年前,中国经历九一八事变等局部冲突,七七事变全国各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2017年,特朗普2017年加关税,有点像局部战争;而2025年,则进入全面经济战争。
2.世界反霸斗争中国主战场的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事件推动了世界格局向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营的分化。此次,美国政府对我加征84%的关税,形成以中国为首的经济反霸战争主战场。
3.民族觉醒与凝聚力的增强。七七事变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这种民族觉醒和凝聚力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九事变,同样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这种民族觉醒和凝聚力为最终战胜美国霸权主义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意义很多,主要有这三条。
从“四月九日”看中国思路
昨天,中国发生的大事情有五件,有些看似日常安排,却是透射出规律。实质上,是一个主题。
第一件事情,是美国对华加征50%关税,使得关税增加达104%;
第二件事情,4月9日,中国对美施加的关税反击,宣布加到84%;
第三件事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第四件事情,习近平出席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发表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
第五件事情,4月9日下午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要求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与美国关税问题的直接矛盾自然是清楚的。值得一说的是,中国的领导在4月9日做的两件事情,有象征意义。
4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发表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在百年变局下主动塑造区域秩序的战略选择,既回应了周边国家对发展与安全的现实需求,也有助于主动破解美国对中国贸易战的冲击。我们知道美国增加关税的第一层意思最直接向外国人收钱。“对等关税”就是弄钱,第二层目标是让制造业回到美国。第三层目标,就是地缘政治上针对中国。中国对此看得很清楚。美国搞了很多年“印太经济框架”,实际上就是这个意图,想让周边国家跟中国脱钩,投靠美国。中美战略竞争可能加剧周边国家“选边站”压力;区域内历史遗留问题(如领土争端)可能影响合作进程;域外势力干预(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对区域稳定的冲击。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也可以理解就是面对中美经贸竞争的一次布防。
4月9日,李强总理在认真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发言,表达办好自己的事,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外部环境调整。关税背后是国家实力的较量。没有力量和美国较量的,就会妥协;想继续从美国得到一些好处的,也会选择妥协;安全上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可能不得不选择合作;有力量与美国较量的,就会选择以牙还牙。要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在抓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加快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对我们来说,应当是构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韧性的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在和美国的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美现在拼的就是经济的韧性。
90年前,我们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90年后,我们的口号我们应该提出两个坚定不移的口号,一个是坚定不移继续保持开放,把经济贸易以美国为重点转移到世界各国;一个是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世界形势。实际上,是两个调整。前几日《人民日报》郑重发表新华社时评《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实际就是讲的两个坚定不移、两个调整。
抗日战争过去80年了,我们积累了全面抗战的经验。我们与美国打了8年贸易战,也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面对美滥施关税的乱拳,我们心中有数、手上有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就如何应对美新一轮对华遏制打压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外部影响程度动态调整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们出台的很多政策,如将今年财政赤字率确定为4%左右,运用国债资金扩大对“两新”“两重”的支持等都是超常规政策的具体体现。
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
除了以牙还牙对大漂亮打响反击之外,去美元化这支利剑也该出鞘了!之前,中国之所以没有大量抛国债,没有去美元化做的太过,只是不想过早掀了桌子,既然特朗普不想吃这碗饭,那也就只有掀桌子了。
同样地,海峡对岸问题也到了彻底解决的时候了,时机到了。
在特朗普上任之前,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关税是平均13%,如今已经飙升到104%。一场真正的经济战争来临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科技链的竞争将全面展开。不可预料的,还在后面。
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有自己的定力,自己的信心,自己的从容,也有自己的思路。4月9日的事情,证明两个坚定不移、两个调整的稳慎推进。
2025年4月9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日子,也是民族复兴的机遇。
历史将永远铭记。
来源:中国外宣通讯社 中国外宣网